文:王祥新
夏季闷热潮湿的天气渐渐过去,祥新关于适合夏季的药食同源良方的推荐也会渐渐结束,今日祥新跟大家分享最后一个适合夏季的药食同源方——龟苓膏,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仔细阅读,关于往期药食同源良方大家可以翻阅本平台往期文章。
一、溯源:从军营秘方到民间良药关于龟苓膏的起源,最富传奇色彩的说法与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有关。相传诸葛亮南征时,北方将士来到湿热的苍梧郡(今广东肇庆、广西梧州一带),纷纷因水土不服病倒,上吐下泻、皮肤红肿。当地百姓献上一方:用乌龟和土茯苓熬汤服用。将士们喝后不久便痊愈,这便是龟苓膏的雏形。
而据《梧州府志》记载,梧州因常年湿热多雾,当地人易患疟疾、疮疡等症,于是将乌龟与多种清热祛湿的草药同熬,制成膏状食用,久而久之形成了龟苓膏。因其功效显著,从岭南地区逐渐传遍全国,成为应对湿热天气的 “民间良药”。
展开剩余81%如今,龟苓膏早已褪去 “药” 的沉重,变成了可甜可咸的养生甜品,但那份 “清热祛湿” 的核心功效,始终未曾改变。
二、揭秘配方:“龟” 与 “苓” 的黄金搭档龟苓膏的灵魂,藏在 “龟” 与 “苓” 两个字里。传统配方以这两味为核心,搭配十几种中草药,既保证药效,又让口感平衡:
鹰嘴龟(龟板):龟苓膏的 “点睛之笔”,味咸甘,性微寒,能滋阴潜阳、益肾强骨,尤其擅长清热降火,针对阴虚火旺引起的烦躁、口干、盗汗等问题。(注:现代为保护野生动物,多以人工养殖龟或龟板替代) 土茯苓:另一核心原料,味甘淡,性平,能解毒利湿、通利关节,是中医应对湿热的常用药,可缓解皮肤瘙痒、疮疡肿毒。 辅助药材:搭配生地(滋阴凉血)、凉粉草(清热解暑)、罗汉果(润肺生津)、金银花(清热解毒)、菊花(平肝降火)等,进一步强化 “清热、祛湿、润燥” 功效,同时中和龟板的腥味,让膏体带着自然的药香。这些原料经清洗、浸泡、熬煮、过滤、浓缩等 20 余道工序,最终凝结成滑嫩的膏体,每一口都浓缩着中草药的智慧。
三、不止祛湿,这些情况吃它最对症龟苓膏的功效,全在 “清热祛湿、滋阴润燥” 六个字里,尤其适合现代人体质:
降火解燥:针对熬夜、吃辣、闷热天气引起的 “上火”—— 口干口苦、咽喉肿痛、口腔溃疡、便秘,吃一碗龟苓膏能快速缓解,比喝凉茶更温和。 祛湿排毒:对于湿热体质的人(表现为身体沉重、舌苔厚腻、皮肤油腻长痘、大便黏马桶),龟苓膏能促进湿气排出,让身体变轻松。 改善皮肤问题:土茯苓和金银花的 “解毒” 功效,能辅助调理因湿热引起的皮肤疮疡、湿疹、痤疮,长期适量食用,皮肤会更清爽。 滋阴润燥:龟板的 “滋阴” 作用,能缓解阴虚导致的手脚心发热、夜间盗汗,尤其适合夏秋交替时的 “燥火”。四、怎么吃?从 “苦药” 到 “甜品” 的花样吃法传统龟苓膏带着淡淡的苦味,如今经过改良,早已成为 “可甜可咸” 的百搭甜品:
经典甜味:直接淋上蜂蜜、炼乳或糖浆,甜润中和药香,是最受欢迎的吃法;也可搭配红豆、西米、水果丁,做成甜品碗,口感更丰富。 清爽咸味:加少许生抽、香油、葱花,像吃凉粉一样凉拌,适合不爱甜口的人,解腻又开胃。 搭配建议:热天放冰箱冷藏后吃,冰凉滑嫩更解暑;秋冬可隔水加热,减少凉性,适合脾胃稍弱的人。五、这些人要慎吃,别让养生变伤身 体质虚寒者:平时手脚冰凉、吃凉食易腹泻、大便稀溏的人,吃多了可能加重虚寒,建议尔少量吃,且搭配温热的红糖或姜枣茶。 特殊时期女性:月经期、孕期女性需慎吃,龟板可能刺激子宫,经期吃可能加重腹痛,孕期则需避免。 脾胃虚弱者:食欲不振、消化不良的人,过量吃可能引起腹胀、腹泻,每次一小碗即可。 特殊人群:糖尿病患者慎吃(市售多含糖),可选无糖版本;有蚕豆病(G6PD 缺乏症)者需避开,因含金银花可能诱发溶血。千百年药食同源方用实践证明:最好的养生,往往藏在最朴素的饮食里。后续祥新会持续更新药食同源养生方剂,需要保养身体的朋友可以收藏起来,对证食用,希望都能通过药食同源方剂收获健康好身体!
最后,祥新愿您拥有:
健康的身体
快乐的心境
丰盈的灵魂
编辑:伯未集品牌部
免责声明:
本平台注明原创的内容权利属于本平台所有。未经本平台授权,任何人不得擅自使用(包括但不限于复制、传播、展示、镜像、上载、下载、转载、摘编等)或许可他人使用。已经本平台授权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作者来源。否则,对于侵权行为,本平台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。
以上声明内容的最终解释权归本平台所有,本声明将适用本平台所有时间分享与转载文章,谢谢您配合!
发布于:山东省民信配资-炒股配资开户网-配资操盘股票-线上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