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30日的A股收盘前夕,盘面像是被无形的绳索拉扯着,涨跌之间一度有点胶着感,市场里充斥着一种“悬空感”,仿佛每个人都在等什么,期待一记重锤落下。偏偏就在这个节点,中央六部委突然联合发文,目标直指机械行业2025—2026年的增长计划,这不是小打小闹,这是顶层设计的“集体亮剑”。看似是一场政策推演,实际上是多空双方的对决拉开了帷幕。
这一天下午,办公室里开着收音机,财经主播的声音像是在喊口号,说什么“稳增长”“高质量”,但屏幕上的K线却没那么服管,沪深两市3500只股票红了一片,1600家躺平,赚钱效应肉眼可见,仿佛九月的尾巴被强行点燃。投资交流群里炸了锅,有人说“主力在装死”,有人开始担心新热点是不是会“半路倒车”,还有人咬牙守着机器人和半导体,似乎一点都不慌,反正不割肉。
场内气氛微妙,港股的表现也成了风向标。恒指当日中阳拉起,5日和10日均线一口气踩上去,看着就给人一种“港风回潮”的错觉。但细看一眼,恒指其实是在20日线附近反复横跳,趋势没有像想象中那么硬气。有股民私聊我,“港股这波其实是在试探资金底线吧?是不是又要变天”。我只能回一句,“短线多变,别太快下结论”。
盘面追踪当天,顺周期、新能源、非银金融这些关键词成了屏幕弹幕的常客,分支板块齐发力,倒也不是临时起意,背后是机构和游资的合谋。反观教育、家电、电商、煤炭、猪肉、乳业几大板块,像是被市场遗忘的孩子,跌得没什么脾气,也没能带来集体恐慌。有意思的是,光刻机、铜缆两个板块涨幅和大盘旗鼓相当,仿佛在说“我们也不想太出头”,主线热点全线拉升,却没有出现独大局面。
展开剩余71%新闻发布会上,发改委的表态一如既往地“谨慎”:当前经济运行风险不少,外部环境复杂,复苏基础还得加固,说白了就是“稳”字当头。六部委最新文件更像是提前给机械行业打了预防针,目标是到2026年,机械领域营业收入年增3.5%,突破10万亿元,这种数字听起来不算炸裂,但在眼下行情,有点像是给迷茫的市场喂了颗定心丸。
自问一句,机构和游资到底在想什么?数据摆出来,周一大资金进出差不多打成平手,买的板块分散,卖的也不集中,锂电池成了合力加仓的主力,机器人反倒被减持。你说全场都在等新故事,其实大家都在观望,只是没人愿意先走一步。细节处,游资的买卖同步小幅释放,说明市场还在“试水”阶段,谁也不想轻易背锅。
调仓方面,周一其实很佛系,清仓、建仓都挂零,持有的三只股票也就是跟着大盘小幅震荡,并没有出现止损或者止盈信号。手里只剩半导体、机器人、液冷服务器这仨方向,仓位稳定,没啥大动作,投资圈里传来一句话:“宁愿错过,不愿做炮灰”。
再看个股调整,调入名单里,长电科技、山金国际、金银河、江苏国泰、瑞泰新材这些名字轮番上榜,基本锁定半导体、贵金属和锂电池三条线。调出的则有晋控煤业、汇顶科技、几家CPO公司,逻辑其实很简单:消息面、资金面达标就可进,技术面再等机会。投资人说,这种调仓节奏像“打补丁”,哪里有缝补哪里,不追风,不做梦。
主线热点的轮动有点像“排队买票”:AI眼镜、消费电子,主力机构小幅加仓,10日线站稳没突破5日线,处于“弱转强”边缘。PEEK材料和人形机器人,一个突破短期均线直接强转,一个还在5日线和10日线下边蹦跶。存储芯片收复5日线,光刻机却卡在10日线,看起来形势不错,但细抠起来,还是有点虚。液冷服务器、CPO、铜缆三个AI算力板块,指数一顿震荡,连5日线都没能越过去,说白了还是“弱反”。
再换个角度,能源金属和光伏才是本轮反内卷的代表,机构断断续续加仓,尤其是能源金属,周一收了根光头长阳线,短期均线全都踩在脚下,气势汹汹。光伏也不甘示弱,踩着20日线往上爬,市场给的反馈是“弱转强”。至于贵金属,主力机构偶尔来一波,周一探底回升,5日线之上盘旋,资金就是这么“狡猾”,说风就是雨。
夜深了,财经自媒体矩阵里又刷屏了调仓逻辑和策略建议,粉丝们在评论区疯狂提问,关于明天开盘该不该买光刻机、存储芯片、锂电池、贵金属——答案其实都写在盘面上。晓程科技、江苏国泰、瑞泰新材这些个股被反复提及,只要涨幅不超过2个点、关键均线不破,就能分批布局,锂电池方向还得挑优选优。有人追问,“这是不是明牌?”作者直言,“仅供参考,别盲目跟单”。
持仓方面,夏厦精密(机器人)、大为股份(半导体)、紫光股份(液冷服务器)依托关键均线持有,仓位高低直接反映市场信心。遇到大涨却封不住板、远离5日线时,减仓止盈成了“约定俗成”的动作,有人说这不是技术,是情绪。
回到六部委联合发文这件事,很多人只看到文件里的硬指标,却忽略了背后的博弈。政策一出,大资金未必立刻响应,散户更像是“吃瓜群众”,真正想明白的是:政策红利到底能落地到谁头上?机械行业的3.5%年增速和10万亿营收目标,听起来稳健,落实起来未必不打折扣。有人问,“这算是利好吗?”我的回答是——理性看待,情绪有时候比数据更真实。
盘后小道消息满天飞,有人说机构都在憋大招,也有人觉得市场依然在“养蛊”,在这场9月收官战里,谁都想看到“好戏”,可好戏是不是真的会来,没人敢打包票。毕竟,A股的剧本总是写得太快,观众还没坐稳,角色就换了。
夜里有风,微信群还在刷屏,话题早已从政策利好转到明天的盘口和机会,没人关心六部委文件的具体条文,只在意手里的票明天会不会涨停。投资就像一场没有剧本的游戏,谁能笑到谁又会被市场无情收割?答案,只有时间知道。
或许在10月的第一个交易日,某个新热点会突然崛起,某个冷门板块会被资金爆炒,也许什么都不会发生。总之,这个决定看起来理性,但情绪从不买账。
发布于:广东省民信配资-炒股配资开户网-配资操盘股票-线上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