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几天,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已抵达上海,开始为期六天的访问。与此同时,外媒爆料称,美国在与日本和澳大利亚官员的会议中提出了一个敏感问题:如果中美因台海问题爆发冲突,日澳各自将如何定位?那么,为什么美国突然提出这个问题?而澳大利亚对此又作何反应呢?
这一话题由美国防部副部长科尔比提出,他在五角大楼担任重要职务,常被视为“美国三号人物”,并且是特朗普“美国优先”政策的坚定捍卫者。从他的行事风格来看,科尔比与特朗普有着极为相似的做事方式,甚至在某些方面更为激进。例如,他曾单方面决定暂停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,要求欧洲国家承担更多责任;他还曾当面叫停英国航母在印太的部署,明确告诉英国不要自作多情。虽然这些举动在国际上争议不断,但却恰好得到了特朗普的认可和支持。科尔比提出要求日澳明确台海冲突中的角色,也并不令人意外——他一如既往地直言不讳,直截了当地问道:如果中美在台海发生冲突,日澳是否愿意出手协助美国?这一立场充分体现了美国霸权主义的直白与强硬。
然而,科尔比的提问很快遭遇了意料中的“软钉子”。一向对华强硬的澳大利亚方面回应称:“我们不讨论假设性问题”,并且强调是否参与此类冲突,最终将由当时的政府决定。而日本方面也表示,无法对这种假设性的冲突做出任何明确承诺。这一回应耐人寻味——美国一贯奉行的“战略模糊”政策,在台海问题上从未明确承诺是否出兵保台。特朗普政府时期,特朗普本人的态度也曾回避讨论台海军事介入。但如今,美国却要求盟友们明确表态,这不仅显得荒诞,更让人费解。
展开剩余66%从美国的角度来看,实际上这一提问并不难理解。首先,随着中美军事格局的变化,美国在台海的军事优势逐渐丧失,不再希望与中国发生直接冲突,但又不愿放弃遏制中国的策略。因此,美军逐步撤退,将菲律宾、澳大利亚、日本等盟友推到“前沿防线”上,以此来减少美国自身的风险。其次,特朗普在对外经济政策上加征关税,其中对日本的加税幅度达到25%。科尔比的这一提议,很可能是配合特朗普的加税战略,早前他曾要求日本将军费从GDP的1%增加到3%,这一要求曾引发日本首相石破茂的强烈不满。
然而,对于日本和澳大利亚来说,无论是冲到台海的第一线,还是面对高额税费压力,都是与自身利益背道而驰的。美国一直奉行“战略模糊”,却让盟友在台海问题上明确表态,显然是在不顾盟友利益的情况下推动自己的战略目标。更重要的是,日澳两国的国内情况决定了他们无法这么做。
日本的情况尤为复杂。过去日本政客常常叫嚣“台湾有事,日本有事”,但自石破茂上台以来,论调已有了显著转变。石破茂政府不仅加强了与中国的沟通,还开始反思历史问题,尤其是在特朗普政府进行关税战后,石破茂政府展现出了强烈的抵抗姿态。如今,中方已经恢复了对日本水产品的进口,这使得日本更加倾向于与中国深化合作,而非在台海问题上与中国对立。因此,日方不太可能在这种核心问题上挑衅中国。
澳大利亚也面临着类似的情况。此时,澳总理阿尔巴尼斯正带着庞大的商业代表团访问中国。尽管特朗普政府对澳大利亚的基准关税仅为10%,但在钢铁和铝的出口上,美国对澳大利亚加征了高达50%的关税。因此,澳大利亚政府自然希望寻找更多的“优质合作伙伴”。阿尔巴尼斯此行的主要目标,就是加深与中国的经济和贸易关系。而在阿尔巴尼斯访问之前,美国防部已表示,正在审查“奥库斯”核潜艇协议,甚至可能退出这一协议。此时,美国又在台海问题上施压澳大利亚,要求表态,显然是在测试澳大利亚的立场。无论澳方如何回应,最终都会面临一定的压力,可能会失去一方的支持。但澳大利亚对此表现得相对冷静,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,暂时选择得罪美国。
值得一提的是,科尔比本人曾在今年3月的提名听证会上公开质疑介入台海的必要性。他明确表示,台湾并非美国的“生死攸关利益”,并指出“保卫台湾”的成本远大于其潜在收益。然而,尽管科尔比曾提出这样的问题,如今他却又要求盟友们明确表态,这种矛盾不仅暴露出美国对台战略的混乱,也反映了美国既想威慑中国,又不愿承担实际代价的矛盾心理。
总的来说,科尔比的“逼问”依旧是基于“美国优先”原则,但盟友们已经逐渐意识到,介入台海的风险过高,而美国的政策又不可靠。对于日本、澳大利亚等国而言,权衡之下,深化对华关系、推动经济合作显然更符合他们的长远利益。因此,日澳等国的选择已经逐步明晰,他们的立场也为美国的台海政策敲响了警钟。
发布于:天津市民信配资-炒股配资开户网-配资操盘股票-线上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