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勃是初唐四杰之一,他在江西南昌(当时叫洪州)写下了著名的《滕王阁序》,成为传世之作。然而,王勃的生命却在唐高宗仪凤元年(676年)戛然而止,他在交州探亲回来途中不幸溺水身亡,年仅27岁。
那么交州究竟在哪里呢?交州原本被称为交趾,今天它就是越南北部的所在,形状像一个扇子,范围大致和现在的越南北部相当。交州的中心城市就是现在越南的首都——河内。
历史上,西汉平定南越国后,将交趾纳入了自己的版图,并设立了交趾、九真、日南三个郡。交趾郡位于今天的红河平原,九真郡和日南郡则跨越长山山脉、北部湾和南海,延伸的地理形态像一根细长的棍子。自此以后,交趾就一直是中原王朝或南方割据政权的控制区域。
展开剩余80%到了三国时期,交趾属于东吴。东晋、宋、齐、梁和陈的政权也先后统治过这里。隋朝末年,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、李世民父子自太原起兵,经过一番征战,终于平定了天下。唐朝高祖李渊在武德四年(621年)攻克交趾,并设立了交州总管府。这个总管府相当于清朝的将军府,比如江宁将军、广州将军等,类似今天的大军区。公元622年,交州总管府更名为交州都督府。
从地理角度看,交州位于唐朝的南方边缘,位置偏远。然而,交州在唐朝的南域战略中却有着重要地位。它西北接剑南道的南部,东北与设有多个羁縻州的岭南道西部(今广西)相邻,南边则是南方的蛮夷之国,如真腊和林邑。唐朝若不能有效控制交州,剑南道南部和岭南道西部的安定也会受到影响。剑南道控制了四川盆地,岭南道则连接着珠三角,都是经济和军事的重要区域。
唐朝的地缘战略重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向:东北有强敌高句丽,西北有西突厥,西边有吐蕃。而南线,相对缺乏高句丽和吐蕃那样的强国,唐朝暂时并没有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这方面。尽管交州偶尔会出现一些动乱,但和高句丽、吐蕃的威胁相比,显得小得多,因此交州都督府的设置完全足以应对。
随着经济的繁荣和对外贸易的需求,海上丝绸之路成为唐朝的重要战略区域,唐朝将其称为“通海夷道”。公元661年,唐高宗在广州设立市舶使,专门管理海上邦交和贸易,广州成为唐朝海上贸易的桥头堡。为了保护这个重要的海上门户,唐朝不得不加强对交州的控制。由于交州距广州较远,之前的行政区划设置使得交州都督府隶属于岭南道,这样的安排显得越来越不便。
为加强交州的战略地位,唐高宗在679年将交州都督府升格为安南都护府。唐朝的都护府有不同等级,像安东、安西等都是大都护府,而安南都护府的地位较低,属于次一级的上都护府,依旧隶属于岭南道。可以把这个关系理解为副省级城市和普通地级市的关系。
安史之乱之后,唐朝在南方的压力加大。西边有吐蕃,西南则是南诏(即今天的云南地区)。尽管交州当时没有形成强大的反叛势力,但唐朝依然很重视对其的控制。南诏希望通过攻占交州来获取出海口,从而加强与唐朝的谈判筹码,甚至威胁到岭南道西部的安全。
尽管唐朝在南方的控制逐渐薄弱,但安南都护府在此时仍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局势。直到唐宣宗去世后,南诏趁机攻占了播州,对四川构成威胁。虽然与安南都护府并无直接关系,但安南都护李鄠为了收复播州,导致了安南防线的空虚。南诏趁机发动进攻,在860年攻占了交州。
唐朝无法承受失去安南的代价,迅速调集兵力反击。最终,安南都护李鄠带领唐军收复了交州。尽管此后南诏继续对交州发动攻击,但唐朝仍在海门镇设置了临时的交州管理机构。唐懿宗时期,经过一系列的军事行动,交州被收复,南诏的入侵也暂时受阻。
然而,随着唐朝日益衰弱,安南地区最终由“越南独立的奠基者之一”曲承裕控制。安南的地位逐渐独立,直到清朝嘉庆年间,安南国提出请求更名为“南越”,但被嘉庆帝拒绝。嘉庆帝认为,安南意图吞并岭南地区,改名“南越”是为了借此制造法律依据。最终,安南改名为“越南”,一直沿用至今。
发布于:天津市民信配资-炒股配资开户网-配资操盘股票-线上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